广告
当前位置: 首页-> 消费 ->内容

GDP20强城市竞速,郑州不想输

发布时间:2025-05-20 20:45来源:证券之星阅读量:14164   

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,城市之间的你追我赶呈现出胶着状态。

日前,从国家再到各省市区都陆续交出一季度的经济答卷,中国的区域经济版图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。

时代周报记者发现,对比去年同期,今年一季度排名靠前的GDP20强城市位次相对稳定,腰部和尾部城市则出现名次变动。其中,郑州排名从第15位降至第16位,被长沙超越;西安超过南通,上升至第17位;济南超过佛山,位列第19位。

在这些位次发生变动的城市中,最值得关注的当属郑州。

据郑州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其GDP为3459.5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5.6%。然而,与去年一季度GDP的3537.9亿元相比,反而低了78.4亿元。

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郑州在一季度出现这种情况,其经济增长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呢?

郑州主动“挤水分”

今年一季度,郑州GDP为3459.5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5.6%,但对比去年同期,经济总量减少了78.4亿元。

这一增一减的矛盾数据,不禁让人追问: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

其实从数据来看,郑州在工业生产、消费、出口等方便均不乏亮点。一季度,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8%,近七成行业生产保持增长。其中,汽车制造业、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6.9%、11.6%。

消费领域,一季度,郑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7亿元,同比增长5.7%,比去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,增速超过杭州、武汉、重庆等多个消费活跃城市。

出口方面,郑州的表现也可圈可点。2025年一季度,河南外贸进出口2042.6亿元,规模居全国第十,同比增长28%,高于同期全国增速26.7个百分点,增速居全国第三、中部第一。其中,出口1388.9亿元,增长42.2%;进口653.7亿元,增长5.5%。

郑州 图源:图虫创意

而河南的城市中,郑州增速最快,进出口同比增加407.2亿元,拉高全省进出口增速25.5个百分点。此外,郑州航空港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1036.6亿元,占河南比重为50.8%,同比增长60.2%,增速比2024年全年提高61.4个百分点,其中出口完成704.5亿元,同比增长124.3%。

既然各项经济数据都表现不错,为什么还会出现经济总量较去年同期下滑的情况呢?

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,郑州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总体表现不错,工业、出口、投资数字漂亮,但由于率先修订数据,导致GDP总量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。

根据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,我国年度GDP要进行两次核算。第一次是初步核算,第二次是对GDP的最终核实,主要是根据年度统计资料、财政决算资料和部门行政记录等,对初步核算结果进行修订。

近几年,郑州持续对GDP数据进行修订。

例如,《2021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,郑州市完成生产总值12691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4.7%。然而在郑州2022年的统计公报中备注表示,经最终核实,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2538.0亿元,比上年增长4.3%。也就是说,在核算之后,郑州2021年的GDP下调了153.0亿元。

同理,郑州2024年一季度的GDP在终核后,有可能被核减下调,所以今年一季度出现名义增长为负,实际增长为正的情况。

不过也要注意,2025年数据采用了第五次经济普查后的新统计口径,而2024年同期仍采用旧口径,这种“新旧基数规则不统一”,叠加价格波动,也可能是造成郑州一季度GDP名义增长为负的原因之一。

争夺“中部第二城”

城市间的经济比拼始终是区域发展的焦点。跳出数据核算的视角,今年一季度,郑州与长沙的竞速,也是值得关注的现象。

多年来,在全国GDP20强城市的榜单中,长沙与郑州始终处于你追我赶、激烈竞逐的态势,围绕“中部第二城”的攻防转换也在持续上演。

2019年,郑州GDP达到11589.7亿元,时隔十年GDP反超长沙,跃居全国第15位。但到了2020年,长沙重新夺回优势,不仅再度领先郑州,更在随后持续稳固自身全国第15位的排名。

2024年,长沙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,GDP首次超过15万亿元,达到15268.78亿元;同期郑州GDP为14532.1亿元,与长沙的差距扩大至736.68亿元。

时间来到今年一季度,郑州与长沙的竞争格局依旧延续,郑州以252.88亿元的经济总量差距暂时落后于长沙,在全国GDP20强城市中位列第16,而长沙则稳守第15位。

仔细比较两地的产业结构可以发现,郑州的第二产业根基扎实,工业生产尤其是汽车制造、电子信息等领域发展迅猛,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。相比之下,长沙的工业虽整体规模略逊,但产业特色鲜明、新兴动能强劲。

近几年,长沙持续发力新兴产业赛道,一批高成长性行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持续增强。2025年一季度,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分别飙升26.4%、14.3%和49.1%,三大产业合计拉动长沙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.1个百分点。

与此同时,长沙的第三产业的也在加速崛起。近年来,长沙第三产业体量持续扩容,结构更加优化,对消费的稳健增长构筑起有力支撑。

长沙 图源:图虫创意

数据显示,2024年湖南接待游客超过7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,文旅业成为全省第4个万亿产业。这背后,长沙的贡献不言自明。

作为网红城市,长沙多年来持续霸榜全国热门目的地。2024年长沙接待游客2.15亿人次、游客总花费2423.41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10.53%、10.5%。

除此之外,长沙正在积极创建“国际消费中心城市”。2024年,长沙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7.71亿元,同比增长4.2%。批发业、零售业、住宿业、餐饮业均实现增长。

加速驶向“新能源汽车之城”

面对区域间城市发展的激烈竞争,郑州一直在主动求变。

郑州是靠工业发展起来的城市,制造业一直是其经济的主力。2010年富士康来到郑州,电子信息产业迅速落地,形成规模效应。2015年,郑州的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总收入突破了5000亿元。不仅推动了郑州向世界的联通,更是为郑州带来了一个新生的巨大产业。

然而,这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。

“作为实验区支柱产业——工业发展虽然较为突出,但主要还是以加工业为主,富士康等企业甚至呈现‘一极独大’的趋势,自身蕴含的技术含量不高,所以工业方面综合发展效率也偏低。”2015年9月,河南省统计局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“产业发展研究”报告分析指出了上述问题。

《郑州“十四五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》中也曾指出,郑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迅速,但面临的瓶颈问题也逐渐凸显:主要是,在集群规模方面,除新一代信息技术外,生物、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仍然偏小、竞争力不强。

因此,郑州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摆脱单一产业依赖,推动产业结构向多元化、高端化、智能化转型。

例如,郑州抓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风口,积极引进比亚迪、上汽等头部车企。2022年,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6.98万辆。2023年郑州市就凭借31.6万辆的成绩,首次跻身新能源汽车产量TOP10城市。2024年,全市下线新能源汽车62.6万辆,同比增长98%。

2024年9月,郑州再度更新目标——力争2025年,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50万辆。

众所周知,汽车产业链长,乘数效应达1∶10,也就是说汽车产业每1个单位的产出,可带动国民经济各环节增加10个单位的产出。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带动能力更强,如钢铁、冶金、石化、机械、电子等众多相关产业都将从中受益。

而除了打造“汽车之城”的雄心,郑州也一直在积极布局氢能储能、量子科技、数字孪生、低空经济、商业航天、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新赛道。

由此可见,在白热化的城市竞争中,郑州早已把未来成功的伏笔埋下了。
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