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四家车企完成2023销量目标,2024价格战还会持续吗?
2023年是中国汽车创造奇迹的一年。中汽协数据显示,产销规模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,新能源汽车产销破900万辆、渗透率突破30%,自主品牌乘用车年度市占率突破50%,汽车出口全球第一……
2023年是价格战席卷全年的一年,降价2万元、5万元、12万元,汽车厂商们用一个比一个大的数字刺激着消费者的花钱欲望,稳定运行多年的汽车行业规律被不断颠覆,曾经奉为圭臬的体系经验已不再适用,“降价”和“内卷”成为贯穿车市的主旋律。但销量月创新高、收入增加的同时,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均在“踩踏式”价格战中掉了不少“羽毛”,靠卖车挣钱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了19家汽车品牌2023年全年的销量数据,其中仅有理想汽车、吉利汽车、比亚迪三家完成既定目标,岚图汽车实现了全年销量的最低目标,占比刚过20%。
“内卷”仍在持续,2024年开年,浓郁的火药味笼罩汽车圈,小鹏X9元旦当天上市;吉利银河系列首款纯电车型E8以17.58万元的起售价冲向市场;特斯拉老调重弹再次打响2024年出圈第一场价格战;将华为视为对手、首周销量被问界反超的理想也坐不住了,全系降价超3万元,L7起售价首次来到30万元内;星途星纪元ES新年直降2万元……
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“2024年会比2023年更加‘血淋淋’”“2024年将进入大混战阶段”“价格战将加速产品竞争力弱的企业被淘汰,市场份额将向头部车企集中,但付出的代价惨重”。
仅四家车企完成2023销量目标
乘联会数据显示,2023年全年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2169.9万辆,同比增长5.6%;2023年乘用车批发销量创造了历史新高,全年高达2553.1万辆,同比增长10.2%。
“2023年车市的核心特征是零售和批发销量全年呈现一路上涨的态势,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。乘用车批发量比历史新高高出100多万辆的水平,还是建立在2023年前两个月超低开局情况下获得的增长,2023年3月之后促销力度加大,零售火爆。”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,“车企年末冲刺和地方促消费共同推动市场火爆,呈现历史罕见的加力冲刺特征,年末价格促销较同期增长超6个百分点。”
不过年初意气风发制定较高销量目标的车企,激战一整年,年底不如意者十有八九。
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,仅有理想、吉利、比亚迪、岚图4家车企达成目标,广汽集团、长安汽车、奇瑞汽车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超过90%,共有17家车企和品牌完成了年度销量目标的50%以上,2022年的造车新势力销冠但2023年表现“哑火”的哪吒汽车成为头部造车新势力中唯一销量下滑的,且全年目标达成率不足50%,长安旗下阿维塔汽车表现也不尽人意。
具体来看,理想汽车2023年全年共交付37.6万辆,同比增长182.2%,在11月便提前完成了30万辆的年交付目标。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,将在2024年挑战年销量80万辆、月销量10万辆的目标。
吉利汽车2023年全年累计销量为168.65万辆,同比增长约18%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8.75万辆,同比增长约48%,占到吉利汽车2023年总销量的28.9%,虽然新能源车型销售占比有所提升,但目前仍略低于新能源乘用车在整个车市的渗透率。吉利方面透露,2024年的销量目标定为190万辆,新能源销量增长超66%。
此前,吉利汽车曾连续多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第一,但在2022年销量被比亚迪超越,2023年和比亚迪之间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。此外,吉利汽车还被海外销量猛增的奇瑞超过,2023年销量跌至自主乘用车企业第三。
比亚迪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售302.44万辆,同比增长62.3%,超额完成全年300万辆的销量目标,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。其中比亚迪四季度纯电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(48.5万辆)。
海外市场的亮眼表现也让奇瑞的销量同比增长52.6%至188.1万辆,其中汽车出口量93.7万辆,同比增长101.1%,占总销量比重接近一半。
与传统车企目标完成率多数超过70%相比,造车新势力的表现出现明显分化,除理想汽车、岚图汽车外,蔚来、小鹏、哪吒、零跑、深蓝、阿维塔等均未完成销量目标。其中长安汽车旗下的深蓝和阿维塔完成率最低,前者交付12.7万辆,后者不足3万辆。
“目前深蓝离特斯拉、比亚迪、‘蔚小理’的知名度还有很大差距。2024年,深蓝将把品牌知名度提升到50%以上,即100个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中至少有50人会主动想到深蓝品牌。深蓝最终的目标是希望成就‘深比特’新三强。”深蓝汽车首席执行官邓承浩表示,其为深蓝品牌制定了2024年销售45万辆的目标。
“2023年汽车消费市场增长的难度比往年都大,增长动力基本来自厂家和经销商降价促销,而不是由需求侧增长带来的,即使如此,2023年总体市场销量仍然达不到厂家目标销量之和。”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认为,“销量不够时大家都降价,降价是短期最有效扩大销量的武器,‘价格战’是常态,未来1-2年内还会持续,2024年国内乘用车销量还会实现增长,但增长动力与2023年不一样,会由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推动。”
价格战愈演愈烈,行业持续“失血”
特斯拉再次打响官降第一枪,1月12日,特斯拉新款Model 3后轮驱动焕新版售价下调1.55万,降至24.59万元;Model 3长续航焕新版售价下调1.15万元至28.59万元。Model Y两款车型也同步下调售价,其中后驱版下调7500元至25.89万元;长续航版降价6500元至29.99万元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特斯拉降价第二天去了广州两家特斯拉门店,但客流量并没有明显增多。
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此前公开表示,特斯拉在连续几轮的涨价降价逼单后,Model 3应没有储备订单了,1月第一周特斯拉新增订单也腰斩到约7000个,明显不及预期,所以降价只是时间问题。据其统计的1月第二周市场数据显示,整体进店和订单转化同时下滑,需求端较弱已很明显。同时,新势力和主销产品价格在20万元以上的品牌进店量下滑明显,其中特斯拉、理想降价加剧了观望情绪。
平安证券研报指出,头部新能源车企在2024年增速承压,因此以头部新能源车企主导的价格战仍将延续,尤其是在10万元—20万元的主流价格带。此外,电池成本下行也为车企降价提供了空间。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价格战的本质是合理牺牲利润争取更多市场份额。汽车并非高毛利行业,车企毛利率基本维持在15%左右。当需求减弱,车企们不得不发起价格战以刺激销量,降价一向是销售中最为有力的营销手段,也是底牌,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从价格战中活下来。
特斯拉CEO马斯克多次表示愿意牺牲盈利能力来换取销量,这一策略一度是奏效的。2023年的投资者日活动上,特斯拉宣布下一代车型平台成本会降低50%,这也意味着特斯拉新车的价格有望降至1.8万美元以下。彼时特斯拉全球副总裁朱晓彤称“如马斯克所说,只要价格好,其他不用担心,所以一切都在于减少成本。”
但特斯拉三季度财报盈利和交付量均低于华尔街预期,毛利率被价格战所累为17.9%,创四年来新低。财报公布后,特斯拉股价下跌超9%。
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2023年以来此起彼伏的“价格战”之下,包括豪华品牌在内的绝大多数品牌很难兼顾利润和份额,各个汽车企业的共识是市场份额比利润更重要。
“竞争更加激烈,每个企业都想得到更大的份额,现在还是一个不确定的市场。‘卷’是一个好事,只有‘卷’才能卷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优势,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从燃油车市场得到份额。”近日零跑汽车创始人、董事长、CEO朱江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,有规模才有行业话语权,才能得到用户信任。
但随着新车型、新产品、新技术的密集推出与更新,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,各家车企没有喘息机会之余,“以价换量”短期内夺得了市场份额,但失去了利润,卖一辆亏一辆成为多数企业的常态,且行业“失血”的局面仍将持续。
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,2023年前三季度,在A股20家乘用车整车企业中,7家车企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,东风汽车、广汽集团、长城汽车、上汽集团分别下滑61.95%、44%、38.79%、9.8%。造车新势力方面,蔚来毛利率2020年一度超过20%,但2023年二季度一路下探至6.2%,三季度回调至11%;小鹏汽车2023年三季度的毛利率则跌至-6.1%;零跑汽车去年三季度首次实现毛利率转正,仅为1.2%。
此外,受燃油车销量下滑和新能源车增收不增利影响,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并不理想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3年1至11月,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5%,与2022年同期相比降低0.7个百分点。
“产品的价格是价值决定的,可能基于供需关系产生波动。但目前在整个汽车行业里,由于油电之争、传统势力和新势力之争、自主合资之争,价格战打得此起彼伏,很多产品的价格远远偏离了价值。用我个人的感觉讲是卖出白菜的价格,这不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真正高质量发展。”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没有适当的单车利润无法保证企业良性发展,通过牺牲利润、甚至用达不到直采价格的销售价格去竞争,是对行业生态的破坏。
此外,从新能源汽车近期市场销量数据来看,近期纯电增速放缓明显;插混车同比增速较高,但近月来的插混环比走势明显放缓,因此2024年的插混增长速度也会明显放缓;今年增程式电动车的增长加速明显,但规模有限。
这也意味着,当市场规模发展到一定量级,新能源汽车增长的速度会放缓,未来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动能或许不足。
中汽协预计,2024年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,同比增长3%以上。其中,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,同比增长3%;商用车销量420万辆,同比增长4%。新能源汽车销量1150万辆,出口550万辆。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