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势力2024财报解析:车企实力大起底,购车抉择不再难
解析新势力2024财报,全方位起底车企实力,让购车抉择轻松简单

在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当下,购车时关注车企财报不失为明智之举,毕竟谁也不想遭遇爱车品牌倒闭的糟心事。近期,小米、理想、小鹏、零跑 2024 年财报新鲜出炉,我们不妨借此研判能否放心选购它们的产品。
小米集团财报显示,2024 年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营业收入达 328 亿元,毛利率高达 18.5%,与已盈利的理想十分接近。不过,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经调整净亏损 62 亿元,相当于卖一辆 SU7 亏 4.53 万元。但不能仅看亏损,去年小米仅靠一款车型,不到 10 个月就售出 13.69 万辆。且第四季度毛利率已提升至 20.4%,随着车型上量,成本优化潜力尽显。今年小米新车不断,SU7 Ultra 上市 72 小时,大定订单突破 1.9 万辆,锁单量 1.08 万辆,快速完成全年 1 万辆销售目标。首款 SUV——YU7 也将于 6、7 月上市,市场潜力巨大。小米集团 2024 年全年总收入 3659 亿元,同比增长 35%,经调整净利润 272 亿元,同比增长 41.3%,创历史新高,雷军也因此被称为北京 “现金王”,所以打算买小米汽车的消费者大可安心。
理想在 2024 年成绩斐然,全年交付 50.05 万辆,同比增长 33.1%,蝉联新势力销冠。营收同比增长 16.6%,高达 1445 亿元,成为中国唯一连续两年营收破千亿的新势力,净利润达 80 亿元。不过,其 2024 年汽车毛利率为 19.8%,同比下降 1.7 个百分点,受低价车型 L6 销量占比超一半及价格战影响。理想预计 2025 年第一季度交付量 8.8 万 - 9.3 万辆,收入总额同比减少 8.7% - 3.5%,增长面临压力。但截至 2024 年第四季度末,理想现金储备达 1128 亿元,实力雄厚,且今年将推出焕新版 MEGA 及首款纯电 SUV 车型 i8,发展潜力不容小觑,购买理想汽车同样无需担忧。
小鹏的财报表现虽与前两者有差距,但与自身相比堪称近年来最强。2024 年小鹏汽车总收入 408.7 亿元,同比增长 33.2%,汽车销售收入 358.3 亿元。技术和其他服务收入暴增 89% 至 50.4 亿元,主要源于与大众的技术合作授权。毛利率提升至 14.3%,汽车毛利率从上年的 - 1.6% 跃升至 8.3%,连续六个季度改善。这得益于智驾方案改为纯视觉方案节省硬件成本,以及 “扶摇架构” 使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达 80%,整车综合研发成本降低 50%。小鹏 2024 年净亏损同比收窄 44.2% 至 57.9 亿元,现金储备 419.6 亿元。去年推出的 MONA M03、P7+、2025 款 G6/G9 等新车均上市即爆,连续 4 个月销量超 3 万辆,蝉联今年新势力单月销冠。小鹏计划 2025 年卖出超 38 万辆,并预计第四季度实现盈利,下半年还将推出增程车型,叠加自身领先的智驾、智舱技术,有望实现目标,购车者不用过于慌张。
零跑则是闷声发大财的典型。2024 年全年交付 29.37 万辆新车,同比增长 103.8%;营收 321.6 亿元,同比增长 92%;净亏损 28.2 亿元,同比收窄 33.18%;毛利率从 0.5% 提升至 8.4%,第四季度毛利率达 13.3%,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,成为继理想后第二家单季度盈利的新势力。零跑早期处于新势力底层,如今却获 Stellantis 集团斥资 15 亿欧元收购 21% 股份,法拉利 CEO 也到访其总部,已今非昔比,且今年一大任务是落实欧洲本地化生产,本月还与一汽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。零跑高管立下军令状,2025 年全年销量目标 50 万 - 60 万辆,力争全年盈利,短期内生存无忧。
从财报可见,活下来的新势力都在向好发展,只是发展路径各异。小鹏靠技术合作与降本提升盈利能力,理想在规模扩张中面临毛利率挑战,零跑借助战略合作提高生存率。成本控制、技术创新及产品结构优化是新势力提升财务表现的关键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,如何平衡规模增长与盈利质量,是新势力 “活下去” 的核心课题 。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